您好,欢迎访问北京经济技术职业学院!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管理后台

宽容  和谐  勤奋  创新

新闻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学院要闻

北京经济技术职业学院2016年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

发表时间:2017-03-02
浏览次数:212
字号 【  

北京经济技术职业学院

2016年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 

前 言

       北京经济技术职业学院是2003年3月经北京市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参加国家计划内统一招生,具有颁发国家正式学历的全日制民办普通高等职业学校。

      学院设有5个二级学院,目前开设金融(商业银行方向)、金融与证券、商务英语(学前英语教育方向)、市场营销、国际经济与贸易、旅游英语、酒店管理、计算机应用技术、电子商务、会计、新闻采编与制作、主持与播音等20多个高职专业(或专业方向)。

       学院地处国家级经济开发区--京东燕郊经济开发区,临近通州、顺义等区。校区总占地面积336亩,建筑面积近10万平方米,现代化办公楼、教学楼、体育场、图书馆、学生公寓、教职工学生食堂、超市、医务室等各种教学生活设施齐全,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学习和生活条件。

       2011年学院与包商银行建立了紧密合作关系,包商银行是中国银监会评定的首批风险最小的七家商业银行之一,在全国设有16家分支机构,173个营业网点,近几年包商银行获得了媒体的高度关注和普遍赞誉,包商银行与我院合作为学院教学质量的提升和教学管理的进一步规范提供了极大地保障,也为学院学生实习及就业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是高等学校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反映。多年来,我校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全面落实“一把手”工程,始终以“学生满意,用人单位满意,社会满意”为宗旨,以“稳定就业率,增强就业力,提高就业质量”为目标,以“深度开展就业指导,深度提供就业服务,深度拓展就业市场”为方针。为社会培养“知识、能力、素养”一体化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

      2016年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关系到学院的改革、发展和稳定,做好就业创业工作也是检验学院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

       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编制发布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的通知》(教学厅函〔2013〕25号)和《关于做好2015年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编制发布工作的通知》(教学司函〔2015〕44号)文件要求,编制发布我院2016年就业质量报告。告。                                                                                                                                                                                                                                                                                                                               

 

一、毕业生基本情况

       本部分将从毕业生基本情况,就业情况,毕业生签约情况,自主创业情况,未就业情况等方面对2016届毕业生就业基本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就业数据统计截止时间为2016年10月31日。

  1. 毕业生的规模与结构

      我校2016届共有毕业生509名,其中北京生源97名,占19%;非北京生源412名,占81%。

QQ图片20170306093500.png

图1   毕业生生源结构

 

      毕业生中男生193名,占38%;女生316名,占62%。

QQ图片20170306093718.png

图2   性别比例

 

      其中经济困难学生64名,约占13%;非经济困难学生445名,约占87%

QQ图片20170306093759.png

图3   经济困难学生情况

     1.2各专业分布

表1   各专业分布

1.3毕业生生源地分布

       我校2016届毕业生分布在17个省、市、自治区、直辖市。生源最多的是河北省(118人)北京(97人)内蒙古(49人)

表2   生源地分布

1.4少数民族分布

     我校2016届毕业生共有少数民族52人,占毕业生人数是10.21%

表3   少数民族分布

2.毕业生就业情况

2.1总体就业

     我校2016届毕业生509人,2016年截止10月31日,签约率46.56%,总体就业率96.66%

表4  总体就业数据

2.2各性别就业率

     我校2016届毕业生中,男性初次就业率39%,女性初次就率61%。

 

QQ图片20170306093845.png

图4   性别初次就业率

 

2.3各专业就业率

 

表5  各专业就业数据

   3毕业生签约情况

         截止2016年10月31日,2016届毕业生中已签订就业协议237份,对237名毕业生签约地域和签约单位性质、签约单位行业分布情况分析如下。

 

    3.1签约地域的分布

表6  签约地域分布

 

  3 .2签约单位性质分布

 

3.3签约单位行业分布

 

表8   签约单位行业分布

4自主创业情况

4.1学生自主创业的原因

        调查显示从创业动机来看,33.3%的毕业生选择自主创业主要是因为有好的创业点子想实现,33.3%是因为个人理想就是想成为创业者,8.3%是因为受到政策号华人策略hrceluebbs或环境影响,8.3%是因为期待有较高收入,16.7%是因为未找到合适的工作。

QQ图片20170306093942.png

图5  自主创业

 

5.未就业学生情况

5.1未就业学生统计

     截止2016年10月31日,还有17名毕业生未落实就业去向或暂不就业,占毕业生人数3.34%。

5.2未就业学生去向及原因

      在未就业毕业生17人中,其中参加公招考试7人,6名毕业生要等参加完公招考试后再就业,内蒙古1名(在签约中)。在京就业实习1名,2名继续学习,甘肃1名也在签约中, 还有外省6名毕业生仍在求职中或暂不就业。

5.3未就业学生的后续指导服务措施

          对未落实就业的毕业生采取分类和跟踪指导方向帮助,已签约的在手续办理中为毕业生顺利办理派遣手续,对有意向求职中的毕业生通过电话、二级学院、网络等对其进行跟踪指导。就业指导中心本着为毕业生提供用人单位的安全信息,督促其尽早就业,对暂不就业的毕业生定期电话回访,从根本上关心学生的需要给予帮助。

 

二、2016届毕业生需求情况

   1招聘活动与需求

        2015年-2016年校园招聘企业数量持续稳定,我校华人策略hrceluebbs办2016届毕业生专场招聘会43场,到校招聘单位50多家,岗位需求850个。在2016年第二学期用人单位需求数量明显提高。电话咨询以及100多家用人单位通过我校就业网发布需求信息提供岗位数500多个。

 

1.1招聘单位性质

      2016年到校招聘企业85%是民营企业,国企占5%,三资企业2%,其他事业单位5%,其他2%

 

QQ图片20170306094139.png

图6   招聘单位性质

1.2招聘单位行业

      从招聘行业来看,排名前三的就业行业是金融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和零售。

QQ图片20170306094226.png

图7   招聘单位行业

1.3校招企业的统计

        2016年在我校华人策略hrceluebbs办的校园专场招聘会中和双选会中,参加我校校园招聘会的企业和校企合作单位包括:幸福泉教育集团、中科启元教育投资有限公司幼儿园、中国科学院幼儿园、红黄蓝幼儿园、北京指南针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河北泰盈通信外包服务公司、中隆洪诚资产管理、中安信业集团、恒泰证券、北京汉龙思琪数码科技有限公司、雪域文化传播公司、北京全码科技艺术有限公司、北京易第优教育咨询有限公司、北京中信科技有限公司、北京沃瑞达科技有限公司、北京中瑞达财税咨询有限公司、中国人寿、宅急送、链家地产、北京恒凯祥园商贸有限公司、唯乐屋北京软件有限公司、北京兄弟联科技有限公司、CSTP中国软件专业人才培养工程、首都大酒店、首都国际机场、海南航空、春秋航空、北京怡通寰太进出口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

 

三、2016届毕业生就业状况评价

1.毕业生就业满意度

       在对2016届毕业生就业跟踪调查统计显示,共做有效问卷423份,就对目前工作的满意情况,有22%毕业生很满意,41%学生比较满意当前工作,基本满意占34%,不满意占3%。

QQ图片20170306094306.png

图8  毕业生就业满意程度

2.工作与从事专业相关情况

       2016届毕业生中,工作与从事与相关专业对口情况统计,完全对口17%,比较对口占24%,基本对口30%,不对口占29%

QQ图片20170306094324.png

图9  工作与从事专业相关情况

3.毕业生岗位薪酬情况

        2016届毕业生跟踪调查显示,在423人中,薪酬在1000元以下占2%,1000—2000元之间的占10%,在2000—3000元之间的占40%,在3000—4000元之间的占28%,在4000-5000元之间的占12%,5000元以上占8%。据上显示薪酬在2000—4000元之间的人占总体68%。说明将近一半的大学生期望自己在就业时,自己的薪酬能够在2000—4000元之间,在一定程度上薪酬比较理性。调查数据中有2%的学生选择了薪酬在1000元以下,经分析,一是个别学生来自贫困地区,二是个别学生填写薪酬时没有认真考虑作答。由于占比相对较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QQ图片20170306094346.png

图10   薪酬情况表

4.求职首选工作地

       对本校毕业生调查显示,求职工作首选地是北京就业。

5.毕业生落实单位地分布

       2016届毕业生落实单位所在地北京就业占40.04%,南部沿海区就业8.9%,北部沿海区就业26.43%,东北地区就业占13.8%,西部地区就业占10.77%。

表10  毕业生落实单位地分布

6.毕业生就业求职渠道

         调查显示,在求职过程中,毕业生使用的主要三种,社会渠道,亲友渠道,学校组织的招聘会。

QQ图片20170306094540.png

图11   求职渠道

7.对毕业生职业能力的评价

      调查显示,用人单位对我校毕业生职业能力的评价较高的有,敬业精神67.15%,专业知识 46.81% ,团队协作能力 63.37%,计算机应用能力 44.11%,实践能力 48.77%  。

QQ图片20170306094557.png

图12  对职业能力的评价

8.对毕业生职业素质能力的评价

    调查显示,用人单位对我校毕业生职业素质能力评价较高的有,综合素质能力 61.51%,诚实守信 77.20%,道德品质 76.22%,组织管理能力 44.85% , 人际关系能力 56.61%

QQ图片20170306094618.png

图13  对职业素质能力的评价

9.对就业工作服务的评价

       调查显示用人单位对我校校园招聘会的组织,就业指导老师专业水平,毕业生就业指导和政策等多方面的宣传给予肯定。总体来讲,用人单位对我院毕业生整体素质都是满意的,特别是在敬业精神、专业技能、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这几个方面,得到了用人单位的充分肯定。这与学院的教育思想是密不可分的,学院校训为“宽容、和谐、勤奋、创新”,老师们秉承这一思想教育学生,为学生们搭建舞台,学生们努力奋斗,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才有了最后这可喜的成绩。

 

 

 

四.对学校教育教学反馈

        学校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将就业创业工作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就业创业工作关系到学院的改革、发展和稳定,就业创业工作也是检验学院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学院积极推进招生、培养和就业一体化建设,建立招生、培养和就业联席会制度,研讨学生在就业、培养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建立就业状况反馈机制,及时调整招生专业、招生规模和培养方案等;改进年度就业工作会议形式,建立招生、人才培养与就业的相互衔接、相互支持、相互反馈的机制;研判社会需求的变化,归纳总结我校毕业生就业的特点,梳理我校毕业生在就业竞争力、社会认可度和用人单位满意度等方面的优势与不足,建立招生、培养与就业双向沟通的信息反馈渠道,更好地提高我校招生工作科学化水平,不断提升学校人才培养质量。高校有义务为大学生创造良好的环境,采取各种措施,促进大学生的就业。为了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学院在各方面都做了大量的工作特别是在基础教学和实习实践环节等方面。2016年,学院合并了相关院系,组建了文化传媒学院、财会金融学院,信息工程学院、民航与商务学院、交通运输学院。围绕四大特色专业群,实施“三递进”版块,即“学生带着需求走进课堂、带着知识走向技能、带着技能走向岗位”。学院把教学与就业紧密结合,在考虑学院地处燕郊的优势,为适应京津冀一体化建设的人才需要,在考虑专业群建设的同时,更好的落实学院人才培养计划。实现“知识、能力、素养”一体化,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 学院坚持内涵质量建设,积极倡导教学改革,创新教学内容、方法手段,探索“双轮驱动式”内涵发展;各二级学院积极投入开展校企合作,深化人才培养模式,通过订单式培养,校企合作等多种形式,有效地提高毕业生就业率,保证毕业生的出口顺畅,实现学院、企业和学生三赢的良好局面。加强就业创业课程建设和职业素质培养,提升就业工作质量。2016年,我院创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办学机制,实现“一零、二融、三订”的人才对接模式。为了培养适应企业需求的技能型人才,突出“背靠行业办专业、办好专业促行业,企业点菜、学院配餐”的特色,按企业需求的培养规格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实现培养学生和企业需求“零距离”。

 

1.对教育教学活动的反馈

      在毕业生的问卷调查中,认为学校的基础理论知识教学影响较大的有131份,占比 29%;认为专业知识学习对就业影响较大的有159份,占比 34%;认为实验实习对就业影响较大的有126份,占比 28%;认为科技活动与社会实践队就业影响较大有128份,占比28.95%;认为毕业论文的撰写对就业有影响的有46份,占比 10%,其他的占比 1%。说明学校的理论知识教学对学生的就业客观上还是起到积极作用的,但是学校仍需完善学校的教学工作。

       在学院学习期间收获最大的是什么?在这个栏目里,学到扎实理论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的占比37%,培养了组织管理能力占比42%,选择培养了综合能力的占比28%,选择其他的占比2%。选择组织管理能力的提高和综合能力提高的比例占到49%,接近五成的学生认为在学校里收获最大的是能力的提高,说明学院组织的课外活动比较成功,锻炼了学生的各项基本技能,提高了综合素质。

2.对学校课程设置的是否合理的反馈

在学校的课程设置是否合理这个选项里,选择适应社会需要占比29%,认为基本合理的占比38%,认为与社会需要存在一定差距的占比23%,认为存在较大差距的占比7%。在课程设置上认为合理的占比67%,近七成学生认为合理,但也有三成学生认为不合理。学院下一步还将进行教学改革,使开设的课程做到学生既喜欢又能真正学到本领,不断提升学生的认可度。

3.对就业指导和加强改进的反馈

       一般都是学校按照自己想象的为学生提供就业指导,现在让我们看看大学生对就业指导有什么看法,并通过他们在就业过程中的体会与反思,看看他们究竟需要怎么样的就业指导活动。在学校应在哪些方面加强对学生的就业指导,选择宣传国家有关毕业生就业的方针政策22%,选择更多收集和整理用人单位需求信息的占比40%,选择广泛的向社会宣传学校,扩大知名度的占比20%,选择开好就业指导课,进行职业生涯辅导的占比28%,了解毕业生就业意向,进行个体指导的占比25%。其中收集更多的用人单位信息占比最大,说明学生们在就业工作机会上还相对较少,另选择进行就业指导占到25%,也说明了学生就业时求职技巧上还比较欠缺,学院将根据下一届学生的实际情况加强用人单位信息的收集和个人求职技巧方面的培训。

      认为学校毕业生在哪些方面应该加强改进?选择基础理论知识的占比15%,选择专业知识的占比21%,选择计算机能力的占比22%,选择外语能力的占比27%,选在实践动手能力的占比36%,选择团队意识、与他人沟通的占比30%。

 

结   论

           面对大学生就业难的大背景,我们对2016届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做了详细调研,并且富有针对性对进行分析,了解其基本情况,为学校进行专业学科建设提供借鉴,并且为在校大学生将来实现良好的就业提供借鉴和引导方向。通过上面详尽地调查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面对大学生就业难的时代大背景,大部分学生就业薪酬为2000—3000元之间,倘若扩大区间的话主体是2000—4000元之间,一定程度上大学生薪酬比较理性。

        至于工作地域状况,大学生入学前户籍所在地对自己毕业后期望的工作地域有很大影响,绝大数同学还是期望回到自己生源地所在的地区工作,倘若不回家乡所在地域的话,更多选择流向中东部地区工作,留在北京就业的人数占比也较大,这与学院本身是北京院校,平时实践和就业实习都安排在北京有关系。大部分大学生期望自己所学的专业能与自己就业签约岗位在一定程度上相关对口,一小部分人不期待能够和所学专业对口。

       就业状况方面,在实现就业的大学生中反映出,大学生的生源所在地与就业后签约单位所在地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绝大数大学生在自己生源地所在地域实现了就业,并且大学生主要在外资企业和私营民营企业实现了就业。在实现就业的大学生中,所学的的专业对大学生就业的工作岗位产生一定的影响作用,但是没有必然联系。国家的相关政策对大学生就业具有一定的帮助和引导作用。大部分大学生对自己就业满意的状况表示基本满意,学校和政府需要针对此采取行动,提高其满意度。

        在对学院活动影响的反馈信息中,学生普遍认为学院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培养都十分有效,能够对他们产生积极的影响,但是同时也提出能加强就业的指导,在求职技巧等方面做相关指导。学院将在下一届毕业生就业前加强就业求职技巧的培养。

        从用人单位反馈的情况看,用人单位在我院毕业生的敬业精神、专业技能、创新精神、团队合作意识、外语水平等方面都认为很满意。学院将不骄不躁,继续完善各方面,继续为社会培养有用之才。

当然学生在就业中还有不尽如意的地方,在就业过程中存在较为普遍欠缺的素质为全面的知识和技能、实习经历和社会阅历、外语与电脑技能、就业技能技巧等,学校还会加强这一方面的教育,引起学生的注意,在校大学生应该加强此方面能力的建设。在即将踏入工作岗位的大学生的心目中英语证书、计算机等级证书、各种专业人员上岗证书等证书相对来说比较重要,应该引起在校大学生的重视。为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学校应该加强社会实践活动方面、前沿的专业知识、专业实习等方面的教育教学工作;还应该优化课程设置,拓展实习基地,培养复合型人才,追踪市场,调整专业等工作;在就业指导过程中,应该注重开展职业素质与能力拓展、求职技能培训、职业人生规划等活动。

 

1.046012s